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活动 >> 正文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手征核力与核物理研究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02-28

近年来,国际核物理大科学装置的陆续建成与投入使用,以及实验探测技术和分析手段的不断革新,特别是中国正在建设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为第一性原理核物理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2025年2月2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和物理学院联合主办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手征核力与核物理研究"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的15位顶尖专家学者。

开幕式上,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耿立升教授代表组委会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详细介绍了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的建设宗旨与发展规划,并深入阐述了第一性原理核物理研究及微观核力的科学背景与研究意义。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第一性原理核物理研究及微观核力"这一主题,共进行了12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第一性原理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核多体理论与数值方法创新、核力与多体力研究新进展、核子结构与高能核物理方法突破,以及相对论性核结构模型的前沿探索等热点领域。四川大学龙炳蔚教授、山东大学梁作堂教授、北京大学孟杰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马中玉教授、清华大学邹冰松院士等知名专家对报告进行了深入点评,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本次研讨会不仅促进了国内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学家在核力和核物理第一性原理研究领域的深入交流,更为结合国内外大科学装置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将有力推动国内大科学装置在第一性原理核物理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取得了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