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研究方向
仿生结构材料;非晶微纳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l 联系方式
010-82382292
lifengshi@buaa.edu.cn
l 个人简介
李逢时,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晶微纳米陶瓷材料的可控制备,仿生结构材料构筑和相关性能的研究。在Matter,Acc. Mater. Res.,ACS Nano,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余篇,申请5项发明专利。作为负责人承担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北航前沿交叉基金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
【教育经历】
[1]2014.9-202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2]2010.9-2014.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本科,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1]2024.5-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2]2023.7-2024.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
[3]2020.7-2023.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
【社会兼职】
[1]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2]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产业特派员
【科研项目】
[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科技新星计划,2024-09至2027-09,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01至2024-12,在研,主持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交叉基金,2023-09至2025-09,在研,主持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0-07至2023-07,结题,主持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21-06至2023-07,结题,主持
【科研成果】
发展了系列高强高韧纳米结构单元的可控制备方法;系统总结了非晶纳米材料物相及形貌调控机制;发展了湿法纺丝、冰模板法和层层组装等微纳米材料仿生有序组装策略;提出了晶体-非晶双相增强、褶皱增韧、孪晶伪弹性等材料强韧化机制。
【代表性论文/论著】
[1] How amorphous nanomaterials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SE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JACS Au, 2023, 3, 2660–2676.
[2] In situ observation of the pseudoelasticity of twin boundary,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166, 200-207.
[3] Super-strong graphene oxide-based fibers reinforced by a crystalline-amorphous superstructure, Matter, 2022, 5, 4437-4449.
[4] Wet chemical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anomaterials with well-defined morphologies,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21, 2, 804-815.
[5] Dual-phase super-strong and elastic ceramic, ACS Nano, 2019, 13, 4191-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