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至15日,由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Ulf-G. Meißner教授主讲的“北航-理论所彭桓武论坛第三十六讲”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对称性及其实现”(Symmetries and their realization)为主题,深入探讨量子色动力学(QCD)及相关前沿领域的核心问题,吸引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理论所、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师生及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

聚焦前沿——对称性理论与强相互作用物理
迈斯纳教授的演讲内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包括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手征对称性、轻夸克味对称性、维度嬗变与迹反常现象、大Nc极限下的强子质量计算、强相互作用中的CP破坏与强CP问题,以及重夸克对称性等。他通过系统梳理量子色动力学(QCD)中对称性及其物理实现的核心问题,揭示了这些抽象概念如何深刻影响对物质基本结构的理解,并为未来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迈斯纳教授的演讲涵盖从基本对称性概念到具体应用的多层次分析。首先介绍了对称性在物理学中的基础作用,随后重点讨论了QCD中的手征对称性及其自发破缺对强子质量的影响,轻夸克味对称性在粒子分类中的作用,以及维度嬗变和迹反常现象如何揭示QCD能量标度的涌现特性。讲座进一步通过大Nc展开解释η′介子质量的异常,分析了QCD中CP破坏的理论挑战(即强CP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探讨了重夸克有效理论中的对称性简化机制。最后总结对称性框架在理解QCD非微扰效应中的关键地位,并展望了未解问题如强CP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凸显对称性研究在连接理论预言与实验现象中的桥梁作用。

主讲人介绍——强相互作用物理领域权威学者

迈斯纳教授现任德国波恩大学理论物理教授,于利希研究中心高等研究所-4主任,并于2024年起担任北航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涵盖核物理、强子物理及QCD对称性破缺机制,曾获欧洲物理学会莉泽·迈特纳奖(2016)、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等荣誉,并主持中德合作研究中心CRC110项目。其学术成果丰硕,累计发表论文750余篇,被引超82000次,H指数达117。